2010年2月15日 星期一

(老作品)漫漫後半生 只求老而不廢

古董作品又要重出江湖了,
因為最近(大概八年了吧...)很懶得寫新東西,
所以乾脆在blog上備份作品。


-------

作者:林韋萱 
本文出自:2004年4月號


傳說在日本,貧瘠的小村落被猙獰的山脈層疊包圍,為了節省糧食,村中老人到了一定年紀就被丟棄在山上自生自滅。後來,這個傳說被改編成電影「楢山節考」。然而,這不只是電影,現實社會也上演著一樣的戲碼。




用分解動作彎下腰,拾起落葉和樹枝。再緩緩起身,將滿手落葉丟進畚箕裡。五十多歲的田先生患有僵直性脊椎炎,老婆帶著女兒離開了他。病痛纏身加上家庭變故,喪志的田先生就離開了教職員的工作。

失去求生意志,田先生本想沒多久可活,沒想到他「福大命大」。活下來後,面對的是下半輩子更多的磨難。

接下來田先生當過警衛、清潔工、建築工人……,身體欠佳的他,工作一個換過一個。直到擴大公共服務方案推行,他才被分配到實踐大學附近的公園當清潔工。

田先生唯一的家人,是同樣擔任清潔工的同事。相逢何必曾相識,兩人便相依住在板橋的小公寓裡。

聘雇方案即將在今年9月結束,田先生的下一步,還是回到就業服務站重新登記,繼續等候下一個工作。

事實上,田先生能找到清潔工作,已經是運氣好的。台灣還有五萬多位高齡失業人口,還在到處求職、到處碰壁。

更多低教育程度的高齡者,雖然也想找工作,卻知道自己是沒人要的一群,連求職碰壁的勇氣都沒了。這些喪志老人,雖然不囊括在失業數字中,卻見證了台灣高齡再就業環境的極度不友善。

倒貼都沒人要

不友善的再就業環境,由三個面向所造成。第一,企業雇用高齡者意願薄弱;第二,政府無具體促進再就業方案;第三,求職者的心態問題。

體力差、效率低、技能不符合……。企業能舉出一籮筐理由,告訴你為什麼不用老人。

根據主計處今年公布的人力運用調查統計年報,64.6%五十歲以上的失業者,求職困難的原因是年齡限制。而「104人力銀行」調查發現,五成企業不用中高齡的主因是「技能不符合企業需求」。另外還有四成是考量成本問題。有三成考量到退休金支付問題。

台北市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祕書長蘇諍點出,台灣的社會普遍「敬老」,但職場卻相當「仇老」。

想像在人山人海的超市,年輕主管若是要斥責年老員工,必須要承受多少人責難的眼光?

曾經跟資方打過長達七年官司的蘇諍,到了自己成為資方,才感受到資方難為。他說,高齡人力重回職場,對企業文化很難有正面影響。

理論上,高齡人重回職場,應該會更珍惜就業的機會。蘇諍對此說法頗不以為然,他從接觸過的個案中發現,有不少高齡者倚老賣老、愛嚼舌根,企業主很難接受。

所以,想促進高齡者就業,「再教育」是首要任務。「不僅是技術訓練,思想上也應該再教育,」蘇諍強調。求職、就業過程的不順遂,往往扭曲高齡者的職場價值觀。態度導正和技術加強,應該是政府並重的努力方向。

再者,以目前不景氣的情況,即使政府願意補助企業晉用老年人力,「問一萬個企業都會說『我倒貼給你』!」台北市就業輔導中心主任郭吉一說,「企業要的是競爭力,又不是想省錢。」

不想做白工的政府

企業不想雇用老人,政府也省了建立媒合機制。

唯一的一次「事業單位退休人力運用調查」,是1996年進行的。政府就業輔導中心的網站上,普遍有專為原住民、身心障礙者開闢的網頁,但就是沒有銀髮人力這一欄。

理由很簡單,因為民間沒有需求。企業不想聘用老人,加上老人弱勢無聲,政府也就不急著建立可能沒人使用的銀髮人才庫。

勞委會職訓局就業輔導組組長林三貴分析,目前勞動市場供過於求,企業當然會選擇最優質的人才。「勞動市場跟一般市場一樣,必須供需平衡,」林三貴說。失業率降低至2%到3%,就是個充分就業的社會,當人力短缺時,企業就會思考開發高齡人力。說明白一點,就是企業沒得挑選的時候,才會啟用高齡人力。

林三貴說,當企業有開發高齡人力的需求,政府單位會立即建置媒合的平台。這其中有著「雞生蛋,蛋生雞」的矛盾,究竟是企業需求引導政府政策?還是先有促進就業方案,來提高企業的需求?

老人再就業之路,坎坷難行。不積極,只是政府的罪狀之一。老人年金,才是悲情的原點。
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江豐富指出,政治人物不給予老人「自立自強」的觀念。反而為拉選票而推動老人年金,養成老人倚賴性。所以台灣高齡人口勞動參與率,較其他先進國家低,主要還是因為台灣老人的「再就業意願」薄弱。

另外,高齡者放不下身段,也是再就業的障礙之一。曾任知名企業業務主管的曹先生,退休後因為經濟壓力必須再就業,但對於擔任清潔工的機會,卻支支吾吾不肯答應。「萬一碰到認識的人怎麼辦?」曹先生說。

「自尊放口袋、期待先打折、先有再求好,」郭吉一如此建議,以減少求職碰壁。

但是放低身段,談何容易?

該是做事的時候了

日本,世界第一的老人國,有著相對其他國家,較為完善的高齡雇用政策。

例如在各鄉鎮設立「銀髮人才中心」,只要有就業意願和工作能力的高齡者,都可以成為會員。銀髮人才中心與所在地的社區密切配合,承攬政府、民間或一般家庭,臨時、短期的工作。

日本厚生勞動省,也開始了專門由老人提供服務的「全國銀髮工程」。目的是召集退休銀髮族,幫年輕上班族照顧嬰幼兒。一方面可以解除年輕人對於養兒育女的恐懼,激勵他們多生孩子,另一方面也能讓退休老人重拾社會參與感。聰明地一次紓解「老年」「少子」的困境。

「台灣的政府,除了買票式的老人年金,還做了什麼?」郭吉一忿忿地說。

他十多年前去香港時,就發現地鐵統統是高齡清潔工。「政府一聲令下,就可以要求想投標的廠商錄用中高齡,」郭吉一說,「端看主政者要不要做而已。」

不做,情節尚輕。更諷刺的是,就連政府的就業服務單位在招考人員時,也常訂有年齡上限。見到這種情形,再堅強的求職者,也只能啞然了。

「輕聲問鶯鶯燕燕:無限春光容易老,故人何不早相逢?」唱歌的,是七十二歲的張先生。退休後,本想找一份教唱的工作,但是,人家見他老,不願意用。找了幾年後,最近到了中高齡就業促進聯盟登記,又被轉介到政府就服單位。期待,就在一再轉手間漸漸落空了。

老與廢,在進步的台灣社會竟被劃上等號。年齡歧視再不破除,誰知道十年、二十年後,自己不會是失志老人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